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统战动态 >> 正文

《人民政协报》专访全国政协委员、我校副校长武义青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19-03-18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《人民政协报》专访全国政协委员、我校副校长武义青

2019年3月12日出版的《人民政协报》第九版刊登了对全国政协委员、我校副校长武义青的专访,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,武义青发表了自己的观点。

武义青认为,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,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,解决好北京“大城市病”问题,实现“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,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,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形成新增长极”的目标。经过五年推进,京津冀三地逐渐打破“一亩三分地”思维定势,逐步形成“协同”大观念,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“牛鼻子”,优势互补,错位发展,正在构建起京津冀区域“发展”大格局。五年来,铁路、公路、航空等领域加速互联互通,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,三地产业转移步伐在加快。

武义青指出,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,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来谋划,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来部署,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,第一次系统制定了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举措,给河北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。在对接、服务京津中,河北在加快发展自己,而北京通过产业转移,实现“瘦身健体”,逐步解决“大城市病”烦恼。要下活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棋,还需要制度机制方面的对接完善,特别是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加快缩小河北与京津的公共服务差距,提高地方品质,是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,加快疏解步伐,促进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。加快河北公共服务能力建设,除了河北自身努力外,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河北的支持,相关部委在资源布局分配上,多从具体制度政策层面给予河北更大的倾斜力度,以加快河北公共服务能力建设,进而增强承接平台的吸引力,使疏解的过程更加顺畅。

武义青认为,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构成北京新的两翼,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。这种框架布局,不仅可以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,有效缓解北京“大城市病”,同时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,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,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。另外,还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,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,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,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,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。

武义青认为,打造雄安新区这一新的增长极,将有利于京津冀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。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雄安新区规划建设,让创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,协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,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,开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共享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,不仅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新路径,为其他区域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,而且将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。

武义青系我校副校长,学术委员会副主任,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,二级研究员,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,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,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清华大学、河北经贸大学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,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。(组稿:宣传部 段盛杰)

附《人民政协报》报道链接:http://epaper.rmzxb.com.cn/index.aspx?date=2019-03-12&verOrder=09&banzi=8&paperType=rmzxb&from=singlemessage